白三葉種植技術(shù)和方法,報價哪家靠譜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2-21 12:20:48來源:姜小迪
白三葉又名白車軸草、荷蘭翹搖。原產(chǎn)于歐洲、亞洲和非洲的交界地帶。目前全世界廣泛種植。在我國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湖南、湖北、廣西、福建、江蘇、浙江、吉林、黑龍江等省均有種植。 白三葉可作為綠肥、牧草、水土保持及觀光果園等應(yīng)用。
1.植物學(xué)特征:白三葉為豆科三葉草屬多年生植物,匍匐莖,莖節(jié)處易生不定根,根系淺,集中分布于表土15公分以內(nèi)。掌狀三出復(fù)葉,小葉倒卵形或心開,中央有“V”形白斑,邊緣有細齒;托葉細小,膜質(zhì),包于莖上,葉片大小和長度受外界影響,變異較大。頭形總狀花序,小花數(shù)20~40,多的可達150朵;花冠通常為白色,偶爾呈粉紅色?;ü谒薮妫惢▊鞣?。莢細小,長約0.4~0.5公分,每莢含種子3~4粒。種子心形。千粒重;0.5~0.7g,硬實率高,可以通過家畜消化道自然傳播。
2.生物學(xué)特性:白三葉喜溫暖濕潤氣候,生長最適溫度20~25℃,溫度低于10℃時,生長緩慢。耐熱、耐寒能力強,耐旱能力一般,無灌溉條件時,正常生長的年最低降雨需要600毫米??赡烷L時間水淹。耐陰,可在林地下種植用作地表覆蓋。土壤要求不嚴,適宜土壤pH值6~7,土壤pH值4.5時也能生長,但長勢差,耐鹽堿弱。
二 栽培管理技術(shù)
1、選地及整地
1.1選地:白三葉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一般的耕地、堤壩地、房前屋后的零星地都可以,但以肥沃濕潤弱堿性土壤生長最佳。山地種植利用鮮草的,宜選擇較為背陰或土壤較為濕潤的地段種植。其具有耐蔭性,也可選擇果園或林下種植。
1.2整地:由于白三葉種子細小,幼苗頂土力差,因而播種前務(wù)必將地整平耙細,無雜草和殘茬,以有利于出苗。在土壤粘重、降雨量多的地域種植,應(yīng)開溝作畦以利排水。
2、播種技術(shù)
2.1播種時期:春播或秋播,春播宜在3月上中旬,秋播不得遲于10月中旬。貴州以秋播為佳。但在冬季寒冷的地區(qū)宜春播。
2.2播種方式:撒播或條播,以條播為宜,行距30公分。
2.3播種量:作牧草用每畝播種量0.5~1公斤,當(dāng)與禾本科混播時,混播比例為1:2,白三葉播量為0.25~0.4公斤/畝。作草坪草用每平方10-15克。
2.4播種:白三葉主要用種子播種,也可用成草分株栽植或用匍匐枝壓埋。由于白三葉種子細小,可用等量的細土拌勻后播種?!?/p>
3、田間管理
①白三葉苗期生長緩慢,易受雜草侵害,在苗期應(yīng)勤除雜草,春播的更應(yīng)如此。在高溫季節(jié),白三葉停止生長,在形成草層覆蓋后的2~3年間要及時去除雜草。
②由于夏季高溫、炎熱、干旱,應(yīng)適當(dāng)灌溉,對形成的缺苗,可在秋季適當(dāng)補播或移栽,恢復(fù)產(chǎn)草力。
③白三葉病蟲害少,但收刈不及時,有時也有褐斑病、白粉病發(fā)生,因此及時刈割利用即可防治。也可噴施粉繡靈、代森鋅等
④每次刈割或放牧后應(yīng)及時追施灌溉。
4、刈割利用
青飼以開花前刈割為宜,20~30公分是刈割的適宜期,留茬高度5公分。刈割后再生能力強,迅速形成二茬草層覆蓋草地。秋季生長莖葉應(yīng)予保留,以利越冬。一般每25~30天利用一次,每年可刈鮮草4~5次。一般產(chǎn)鮮草4000~5000公斤/畝。
5、收種
白三葉花期長,5~7月份種子陸續(xù)成熟,種子成熟集中于6月,當(dāng)多數(shù)花球成黑褐色時,可一次性連草收割采收。也可在5月底開始分批人工多次采收種子,種子產(chǎn)量每畝10~15公斤。高的可達20公斤。
三 飼用價值
白三葉一般在初花期刈割,每年可刈割4~5次,畝產(chǎn)量3000~5000公斤,由于其具有匍匐莖,盡管由于高溫影響越夏,造成點片枯死,但很容易恢復(fù)。白三葉一般生存7~8年,田間管理精細的可延長利用年限。白三葉適口性好,為各種畜禽所喜食,是一種優(yōu)質(zhì)的青飼料。白三葉的營養(yǎng)價值高,鮮草粗蛋白含量豐富,但是要搭配禾本科牧草飼喂,防止單食白三葉發(fā)生鼓脹病。
四 栽培管理技術(shù)
1、放牧:白三葉具有耐踐踏、擴展快及形成群落后與雜草競爭能力較強等特點,故多作放牧用。一般用來放牧的家畜,最好是白三葉和禾本科牧草混播,禾本科和白三葉產(chǎn)草量以2:1較為理想,即可保持單位面積內(nèi)干物質(zhì)和蛋白質(zhì)的最大產(chǎn)量,且可防止膨氣病的發(fā)生。放牧?xí)r輪牧較好,每放牧后應(yīng)停止2~3周以利再生,留茬高度不低于5~7.5公分。秋季生長莖葉應(yīng)予保留,以利越冬。地凍時禁止放牧,以免匍匐莖遭踐踏而受損傷。
2、青刈:白三葉刈割后,鮮草可直接少量飼喂各種家畜,或與禾本科牧草以1:2的比例混合飼喂家畜,以免發(fā)生膨氣病。
3、青貯:白三葉在初花期刈割但蛋白質(zhì)含量高而糖份含量較低,滿足不了乳酸菌對糖份的需求,單獨青貯時容易腐爛變質(zhì),為了增加糖份含量,可采用與禾本科牧草或飼料作物混合青貯,如添加1/4~1/3的水稗草、青貯玉米、蘇丹草、甜高粱等,當(dāng)?shù)厝粲兄铺堑母碑a(chǎn)品如甜菜渣、糖蜜、甘蔗上稍及葉片等,也可混在白三葉中進行混合青貯,比例為1:1~3。白三葉也可在天氣晴好初花期刈割后,晾曬于田間,白三葉含水量降到45%~50%時,進行半干青貯。
4、調(diào)制干草:白三葉在現(xiàn)蕾期刈割,可采用日曬為主要手段調(diào)制干草,晾曬至鮮草水分含量在17%以下時,即可收回堆垛,作為青干草備用?;蛞院娓蔀橹饕侄?,人為控制調(diào)制環(huán)境,干草質(zhì)量高,養(yǎng)份損失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