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提高荊條的種植效益?有什么需要注意的?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2-21 12:20:59來源:姜小迪
怎樣提高荊條的種植效益?
荊條是我國北方干旱地區(qū)水土保持優(yōu)良灌木樹種。它不用人工播種,栽植,就能形成天然的植物群落,使不毛之地披上綠裝。荊條根系發(fā)達,密如蛛網(wǎng),羅織在薄薄的土層中,不僅可以吸水、蓄水,而且還能分泌出一種植物酸,將堅固的巖石腐蝕分解成土壤。它那茂密的枝丫和枯枝落葉,如同海綿被鋪在土地上,既能涵養(yǎng)水源,保持水土,又能培肥地力,在綠化荒山和保護環(huán)境上發(fā)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,而且荊條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強度,是柳編的良好的原料。
隨著柳編制品需求量的不斷增加,荊條原料的需求量亦不斷增加,野生的荊條因品質(zhì)不均勻、產(chǎn)量較低,已不能滿足產(chǎn)業(yè)的需求,因此很多人開始人工種植荊條。現(xiàn)有的荊條種植多采用扦插種植,但現(xiàn)有的扦插種植方法中幼苗的育成率不高,育成的幼苗質(zhì)量較差,且荊條的產(chǎn)量較低,采收的荊條的粗度多隨采收年數(shù)的增加而降低,影響種植的效益
(1)扦插苗制備:
a.選取長勢健壯、無病蟲害、一年生、直徑為0 .4~0 .6cm的荊條備用;
b.將操作a中所述的荊條裁剪成長度為8~10cm、每段上含有2~3個芽孢的插穗,其上端平切,下端斜切;
c.將操作b制得的插穗放入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中浸泡消毒5min后備用;
d.將操作c處理后的插穗放入溫度為48℃的溫水中,同時施加頻率為35KHz的超聲波進行處理,60s后取出備用;
e.將操作d處理后的插穗以20根為一捆,將其被斜切的底端部浸入到根部處理液中,浸泡處理35min后取出備用;所述根部處理液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質(zhì)組成:0 .02份嘧菌酯、0 .04份赤霉素、0 .01份吲哚乙酸、0 .8份氯化鈣、1份硫酸鈉、4份尿素、0 .5份硫酸銅、1 .2份磷酸二氫鉀、2份預(yù)知子提取物、4份通草提取物、120份水;
f.將操作e處理后的插穗以行株距20cm×15cm的方式扦插到育苗基質(zhì)上,扦插的深度為插穗總長的2/3;所述育苗基質(zhì)由珍珠巖、鋸末、泥炭土、炭化稻殼按重量比2:3:7:1混合而成;
g.待插穗的地上部分長至8~9cm時,進行為期三天的超聲波處理,每天處理的總時長為8h,超聲波的頻率為40KHz;
h.待插穗的地上部分長至14~15cm時,扦插苗育成;
(2)煉苗定栽:
a.扦插苗育成后,進行為期三天的煉苗操作,期間白天的溫度控制為26~27℃、空氣相對濕度為48~50%,夜晚的溫度控制為13~15℃、空氣相對濕度為37~40%;
b.待扦插苗煉苗完成后,將其從育苗基質(zhì)中移出,以行株距為60cm×80cm的方式定栽于大田中,定栽后澆透水一次;
(3)定栽后管理:
a.扦插苗定栽后,每隔兩個月追肥一次,每次每畝施加48kg,所用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物質(zhì)混合而成:15份碳酸氫銨、7份磷酸二氫鉀、3份硫酸鎂、2份硫酸亞鐵、2份氯化鈣、1份硫酸鋅、3份硼酸;
b.平日保持土壤濕潤、不干旱,并及時對雜草、病蟲害進行防治處理;
(4)收割及養(yǎng)護:
a.當(dāng)荊條的地上部長至1 .5~2m時,及時對荊條進行收割,留茬的高度為3~4cm;
b.每當(dāng)荊條正式進入下一茬的生長前,進行為時1周的養(yǎng)護促生操作,即每天對荊條進行為時5h的紅外光照射處理,連續(xù)處理一周即可。